2017年1月6日 星期五

PM2.5來源成因簡易資料


PM2.5問題嚴重 罪魁禍首眾說紛紜 身為學科學的人,

不得不想辦法去找資料判斷一下到底何種說法才是合理的...


要查資料弄清楚實在不太容易 資料不好找

只能近似的找了一些資料比較


環保署公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69026/

http://e-info.org.tw/node/107035

http://nehrc.nhri.org.tw/toxic/news.php?cat=news&id=242

上述的PM2.5 不知是否指計算一次性而非二次性汙染?
硫化物幾乎通通都是工業燃煤出來的
氮氧化物則交通與工業各半 (但實際上總燃煤能量幾乎是汽柴油的6倍多,真的1:1?)


-----------------

美國汽柴油用量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89410/us-gasoline-and-diesel-consumption-for-highway-vehicles-since-1992/


美國環保署報告
https://www3.epa.gov/ttnchie1/conference/ei12/poster/present/somers.pdf

一次性PM2.5中 有75%來自於柴油 25%來自於汽油

因此可得到簡易的結論 汽柴油消耗量佔比為 2:1 但是汙染量佔比為1:3

因此柴油的PM2.5貢獻程度為汽油的約6倍

(2017/1/9補充) 看來估算約略無誤,佔1成的柴油車汙染佔6成(但不知是否香港也是以相同方式估算,或是實際測量的)  https://www.twreporter.org/a/air-pollution-honkong



(裡面的柴油用途有車輛和非車輛,美國和台灣的差異未考慮進去)




台灣2010年一年汽柴油用量

汽油 9,753,264    立方米 ~= 7 M ton
柴油 3,984,091    立方米 ~ = 2.8 M ton

http://blog.xuite.net/cy_huang666/twblog/117572543-%E5%8F%B0%E7%81%A3%E6%AF%8F%E5%B9%B4%E4%B9%8B%E7%9F%B3%E6%B2%B9%E7%94%A8%E9%87%8F%E5%88%86%E6%9E%90+(%E7%BA%8C)


註:汽柴油比例和美國大約相同



台灣一年燃煤用量
coal 60,000,000 ton = 60 M ton

http://www.tri.org.tw/research/impdf/102.pdf



台灣有約23%的PM2.5來自於一次性汽柴油
因此    台灣約有8%的PM來自於汽油  , 16%來自於柴油
30%為二次性(氣體反應後的氨,硫化,氮化物等),成因比例未知

然而燃煤量為汽油柴油總量的6倍,卻佔不到10%的一次性PM2.5?

猜測燃煤應該對那30%二次性PM2.5的佔不少比例.

而有研究說中國某區有40%死亡案例要歸因於燃煤 但中國燃煤和台灣燃煤的廢氣處理是否相同就不知道了
http://www.airclean.tw/index.php/2016-05-27-14-06-07/2016-05-28-15-11-50/2016-05-28-15-19-30/112-pm2-5-40

而另外30%的則歸因於揚塵(塵土是那些成份 天然或也是汙染物?)
和海水鹽分等.



--------------

非常詳細的pm2.5成因討論
Evalu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PM2.5 Precursor Gases and Re-entrained Road Emissions to Mobile Source PM2.5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s
https://www3.epa.gov/ttnchie1/conference/ei13/mobile/hodan.pdf


更多柴油研究 沒細讀
https://www.unece.org/fileadmin/DAM/trans/doc/2013/wp29grpe/GRPE-65-05.pdf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pm 2.5 的 傷害性研究整理

Pm 2.5變多時聽起來和生活沒有直接關係 ,頂多味道怪怪的,空氣霧霧的, 頭暈暈的 …
剛剛去找了一下研究資料, 發現比我原先想的還嚴重…
引用台灣官方文件
細懸浮微粒(PM2.5)對人體健康危害之預防策略研究公聽會
會議實錄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
Google 關鍵字請搜尋 “pm 2.5 研究”
內文節錄:
1.“有用GIS 去觀察各縣市PM2.5 和PM10 的比例。並有作各國比較,發現台灣
的濃度比多數國家高。Pope 的研究指出當PM2.5 濃度增加10μg/m3,肺癌死亡率
會增加1.14 倍”
2.“台灣地區死亡增加率大概是1.09”
3.“感謝新莊地區的同學幫忙。追蹤的時間從2007 年10 月到2009 年11 月,總共做了10次鼻腔和肺功能檢查。PM2.5 的濃度大致在25~30μg/m3,我們發現若第一天PM2.5的濃度較高,第二天同學的肺功能就會下降,例如PM2.5 從18μg/m3 上升到28μg/m3,肺功能會下降8%,這個研究結果已發表在PEDIATRICS。PM2.5 的濃度若上升,鼻腔的發炎細胞也會增加,鼻腔發炎細胞的增加和肺功能下降之間的關聯性還未確定,肺部也許有其他發炎反應和其他因素。”
4.“。Pope 以每個城市空品站資料代表該城市民眾
的暴露濃度,每上升10μg/m3 的PM2.5,總死亡率會上升6%。Jerrett 則以距離
較近的空品站及局部污染源估計暴露濃度做進一步分析,發現每上升10μg/m3
的PM2.5,總死亡率會上升17%。”
(再次聲明 本人只是有部分科學知識的小民眾,希望藉由大眾的知識普及來讓大家都有更健康的生活, 和賣空氣濾清器的商家全無關係 ,有興趣者可自行去找資料決定哪一個牌子比較適合,有找到CP值高的機器也麻煩分享給大家知道歐!)


肺腺癌研究圖表:
https://www.facebook.com/btsuang/posts/10211659542109273

公碩推薦的高CP值國產空氣清淨機

因為最近空氣品質差 , 所以花了時間研究空氣清淨機 ,
先說明一下 , 我沒有在賣清淨機, 也跟尚朋堂毫無關係, 純粹是服務大家把自己花了四小時研究和買回來實測的結果分享給大家~
花了4個小時研究各款市售空氣濾清器的CP值 ,
最後找到這台CARD(換氣率)每小時160立方米
價格卻只有4200左右的尚朋堂SA-2258DC (多數此等級機種要破萬元) ,
(原本2000元的小型空氣濾清器 CARD(換氣率)約只有50立方米每小時 對於超過10坪的空間完全抽不下來)
回來實測,送風量真的超大,而且不吵,出口濃度我有測過pm2.5也是很低的~
怕吵的人可以先開強快速換氣, 之後開弱(超安靜)維持,就是可舒服的睡覺了~
最重要的是 號稱耗電功率只有36W, 我開到最強 ,
實測耗電量只有約30W(110V 0.25A)而已 這對於每天都開一整天的使用者非常重要!
(有另一個型號沒有直流馬達 耗電功率就是60W)
每個月電費會差50元以上! 不用半年就差價回本了~

影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740641519/videos/1348145035220172/

我心目中較好的勞基修法方式

我心目中較好的勞基修法方式:
1. 罰鍰為5000元 ~ 20萬 乘以違法情事之受損失人員次
不得低於受損失人員之損失總額之2倍
2. 半年內累犯之單人罰鍰不得低於上次罰則之2倍
3. 同公司非相同之勞動違法情事需分案處理
勞動檢舉獎金法
納入之罰鍰 撥定部分作為獎金獎勵相關人員
檢舉人獎金____%
受損失員工人員獎金___%
執行單位獎金____ % (依案件大小改變比例)
優點
1. 不會有小公司大罰 大公司小罰的情形 (後者民進黨就要跳腳了,這樣哪能圖利財團)
2. 不會有時代力量被民進黨詬病的非連續性情形
3. 不會有罰不怕的情形
4. 獎金制度自動排除低額之謊報騷擾情事
缺點
大公司統計調查工作量較龐大 (但如果以罰鍰收益和獎金而言 應該是可行)

pm2.5口罩型號和小孩追蹤器

最近買了兩種很不錯的東西, 推薦給朋友
1. 朋友貼文推薦後買了 3M的 型號8577 P95規格口罩 可以過濾95%水性和油性pm2.5和有機氣體 , 用過很有效, 旁邊有柴油工程車運作臭得要命,戴上後完全聞不到味道, 而且一點也不會難呼吸,呼吸阻力和一般活性碳口罩四周緊貼臉部的情形差不多而已~
不得已得要外出活動時用. 之後出國一定會帶這東西, 飛機或汽車的廢氣實在太臭, 以前都只能用活性碳口罩勉強擋一些...現在有這東西可好的多!
已經買了一盒十個要給家人一起用~
沒屋頂含運一個105元 ,是長效型的可用半個月到一個月~ 算很便宜~
2. infocus的W201 小衛星兒童GPS定位手錶 , 待機和訊號強度,以及各種功能都不錯, 設定上最快5分鐘定位一次訊號, APP隨時知道小孩位置, 且可以對話, 安心很多,用於出外活動時多加一層保障.

人類的氣管和食道共接於口腔的演化解釋

小孩不吃東西都很想灌她食物,但氣管和食道都是同接到口腔, 很難非侵入式的簡易灌食,當然作罷~

不過想起之前有一篇探討演化為何會允許這種不良設計的存在(會嗆到),有追源到最早接在同一腔室的生物,解釋為是演化的遺跡,

今天倒有另一個新想到的解釋, 這種設計雖然會導致噎死的風險上升,卻可以讓說話發聲和進食可以共用同一組肌肉系統, 不必各自分開, 節省有限資源下的成長需求支出, 也算是其優點~搞不好就因此被演化留下來了~